大學畢業失業率 連2年超越總失業率
【聯合晚報960624】
謝蕙蓮/報導
畢業即失業?數十萬名大學生這個月起陸續從學校畢業踏入職場。根據統計,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,自前年起已連續兩年超越全國的總失業率,情況令人擔心。
由於大學畢業生失業在家,依賴父母的「啃老族」愈來愈多,青輔會預計明年要和相關部會合作推出「職場體驗實習」計畫,由政府補助企業,讓社會新鮮人到職場「體驗」半年。
這項職場體驗計畫,預計要補助150家知名企業,每家提供100名大學畢業生半年的職場體驗實習機會,總計體驗實習名額多達1萬5000人。由於總經費高達5到6億元,行政院已經指示青輔會,邀集教育部、經濟部、勞委會等相關部會討論。
行政院青輔會第二處處長施建矗說,這項計畫主要的目的是暢通青年就業媒合管道。參加這項計畫的大學畢業生,薪資由各用人企業自訂,政府每人、每個月補助5000元實習津貼。半年期滿表現好的人,有機會被企業留用;就算沒被留用,也有半年工作資歷,另外找工作時會比較順利。
施建矗表示,青輔會三年前開始舉辦青年職場體驗計畫,協助18到29歲、高中職以上畢業但沒有工作的青年,到企業「見習」三個月。三年來這項計畫協助近萬名青年,參加計畫的未就業青年,見習期滿就業率高達九成,這項計畫今年適用對象,將針對弱勢青年。
他引用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指出,台灣從民國94年開始,大學生失業率開始超越總失業率,出現所謂「高學歷高失業率」的情況。民國93年,總失業率是4.44%,大學以上失業率是4.11%;94年總失業率降為4.13%,大學以上失業率卻增加為4.23%;去年總失業率再降為3.91%,大學以上失業率再增為4.36%。
根據青輔會去年的大規模委託調查,企業用人最看重的是畢業生是否具備良好工作態度、穩定性和抗壓性。在人力供過於求的現實下,施建矗建議社會新鮮人,一定要有「肯學習」的態度,只要工作條件還可以接受,不妨「騎驢找馬」,先做做看,在職場上邊做邊學技能,累積未來加薪、升遷或換跑道的優勢。
就業性向 從大一找起
大學「畢業即失業」的人數愈來愈多,行政院青輔會9月起,將補助中正大學、靜宜大學、大葉大學、德明技術學院四個校系,試辦「提升青年就業力計畫」,協助大學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。
這項試辦計畫為期一年,參加試辦的四所大學,分別選定勞工系、台灣文學系、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系、行銷管理系這四個和業界較少接觸,或就業比較不易的學系辦理。計畫由學校校長或副校長親自主持,從大一新生進校門開始,協助學生強化就業核心能力。
青輔會第二處處長施建矗說,參加試辦的校系,從大一新生開始就要進行職涯探索和諮商,由學校選用至少兩種以上測驗工具,了解學生的人格性向、興趣、價值觀等。
在了解學生的性向、興趣後,學校每學期至少要為試辦的大一新生,進行一次的專業個別諮商,每人每次至少1小時。大二、大三則是加強學生核心就業力課程,包括指導學生寫職涯與學習發展規畫書,規畫學生需要的就業力學程或課程,從事相關社團、安排企業參訪或實習等,大四再提供適合學生的就業或升學、留學資訊。
施建矗強調,這項「學習歷程檔案」清楚記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的學習歷程,就像是學生的「就業能力地圖」,學生畢業求職時,就可以拿著這份詳細的個人檔案找工作。青輔會計畫先由四所大學試辦一年,再把結果提供給其他大學做為全面推廣的參考。
- Jul 13 Fri 2007 16:37
大學畢業失業率 連2年超越總失業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